《规划》紧紧围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稳定安全生产环境的总目标,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对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规划》的实施,对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十三五”时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具有重大意义,应当把握以下六个要点:
一、坚守红线意识,推动安全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思想理念、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强调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极大重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省委书记王东明逢会必讲安全,把安全生产作为“三条底线”之一紧抓不放;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亲自担任省政府安委会主任,任省长后开展的第一次调研活动就是调研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规划》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强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着力解决制约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继续推动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稳定安全生产环境。
二、明确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环境
《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和安全生产预防救援体系,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总量继续减少,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安全生产总体状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总目标。制定了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8项安全生产指标。
三、坚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划》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十三五”期间我省安全生产工作重中之重,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攻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启动实施一批生命安全工程,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明确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15个行业(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工作。
四、完善九大体系,筑牢安全防线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要求,《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提升保障体系、重特大事故遏制预防体系、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保障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等九大体系建设。通过九大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领导和监督管理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完善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执法配套制度建设,改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方式;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强化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建设,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夯实安全生产科技基础,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攻关;加快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构建全媒体、分众化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筑牢安全防线。
五、落实八项工程,夯实基层基础
安全生产重在强基固本,《规划》以重点工程为载体,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提出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保障、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职业病危害防护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社区建设等八项重点工程,积极推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尾矿库“头顶库”综合治理、危化品企业入园搬迁、预警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等48项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先进技术等基层基础能力的全面提升,切实提高我省安全防范治理能力。
六、强化四项保障,确保规划落实
为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增强约束指导功能,《规划》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政策保障、人才培养、评估考核等四项保障措施,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责任制,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逐级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和重点工程;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着重加大对安全生产重点工程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适应安全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整合安全生产人才资源,积极推进人才制度创新,加快安全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考核评估,推进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